logo
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5年4月17日
近日,在俞大鹏院士的带领下,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实验室谭电课题组,联合Alan C. Santos课题组,刘松课题组以及Nikolaj T. Zinner课题组,在短程相互作用系统中成功观测到自发对称性破缺现象,并揭示了从经典反铁磁(AFM)态到量子铁磁(FM)态的转变。这一成果不仅为量子相变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持,也为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发表于: Nature Materials
2025年3月27日
近期,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王乐副研究员与南方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在二维三角晶格自旋-1量子磁体材料Na2BaNi(PO4)2中首次实现了双磁振子束缚态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并揭示了其量子临界行为与隐藏序—自旋向列(Spin Nematic, SN)相的关联。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为低维量子磁性体系中的多体物理现象提供了关键实验证据,更凸显了该材料在量子材料设计与调控中的独特优势。
发表于: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5年2月20日
近日,在俞大鹏院士的带领下,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团队的牛晶晶和钟有鹏等与香港中文大学的苗舰舰合作,在合成维度量子模拟研究领域取得重要实验进展。研究团队成功利用超导量子电路构建了多维福克态晶格,并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Aharonov-Bohm (AB)笼效应。这一成果不仅展示了在高维合成维度中操纵量子态的可行方案,还为未来在更高维度的量子系统中研究量子多体物理和拓扑现象提供了新的途径。
发表于: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5年2月10日
近日,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陈济雷副研究员课题组与合作者在相干反铁磁自旋波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在低温条件下成功观测到易轴反铁磁材料α−Fe2O3中的无能隙磁子,并通过全电学自旋波谱技术实现了对这些磁子的高效探测。相关研究成果以“Observation of Coherent Gapless Magnons in an Antiferromagnet”为题,于2025年2月6日发表在物理学顶级期刊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
发表于: Nature Materials
2025年2月10日
近日,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陈济雷副研究员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手性磁子边缘态长距离传播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通过原子级晶格应力设计,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的磁性镧锶锰氧薄膜,这种薄膜展现了毫米级反铁磁耦合自旋螺旋结构及低磁阻尼特性,从而实现了手性磁子边缘态的长距离传播。相关成果以“Switchable long-distance propagation of chiral magnonic edge states”为题,于2025年1月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 Nature Materials 在线发表。
发表于: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2025年1月23日
近日,深圳量子研究院杨东研究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研究院李科教授合作,在量子信息基础理论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研究成果以《经典-量子信道的可信函数》(Reliability function of classical-quantum channels)为题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并被选为“编辑推荐”论文。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