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党员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量子研究院党委于2025年6月27日组织师生赴广州开展“寻根铸魂砺初心 薪火相传启新程”主题党日活动。活动由教职工第一党支部和研究生第一党支部承办,通过实地研学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科技报国使命与奋斗精神传承,凝聚研究院创新发展合力。
27日上午,恰逢黄埔军校建校101周年,研究院师生抵达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这座1924年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学府,校门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昭示着革命初心,“亲爱精诚”的校训刻写着团结奋进的精神底色。馆内文物与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黄埔师生以热血担当中国近代革命重任的历程,让师生们在历史回响中感受信仰力量。
下午,师生们前往辛亥革命纪念馆,首先走进《难老难能——张难先事迹特展》。馆内详实史料与珍贵文物,生动展现张难先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其两袖清风、一心为国的精神深深触动在场师生。随后来到常设展《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主题展》,展览以甲午战败后的民族危局为起点,以戊戌变法失败为背景,通过广义辛亥革命脉络,全景展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从改良到革命的历史巨变。师生们在锈迹斑驳的文物与沉浸式展陈中感悟到,从维新思潮到武装革命的演进,不仅是救国路径的迭代,更印证了 “破旧立新” 的历史必然。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让量子科研工作者深刻认识到,从辛亥革命的历史探索到量子科技的前沿攻关,不变的是 “敢为人先、破局创新” 的奋斗精神。未来,研究院师生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把红色基因融入科研实践,在量子信息领域突破“卡脖子”技术,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续写新的时代答卷。
党员感悟
研究员、教职工第一党支部纪检委员 陈静静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是英雄的宣言。
“亲爱精诚”,黄埔军校的校训激励着军人前赴后继。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值得每个人深刻地体会与思考。
这是我第二次走进黄埔军校,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黄埔军校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他们怀揣着炽热的爱国情怀,在这里接受军事训练,奔赴战场,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不朽的军魂。
在辛亥革命纪念馆中,重温那段风雨飘摇的岁月,我深刻感受到思想觉醒的重要性和强大力量。这次恰逢“难老难能——张难先事迹特展”,张难先作为湖北革命力量的一员,见证并参与了辛亥革命,编纂了《湖北革命知之录》,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辛亥革命史料。在那段动荡岁月中,张难先不仅积极投身革命,还积极在地方进行治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参观后,我深感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汗水换来的。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科研信念,要像革命先辈们那样,不畏艰难,勇于创新,将个人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潮中,在科研领域发光发热,为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不懈努力。
2023级博士生、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 廖灵哲
参观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与辛亥革命纪念馆,我深感使命在肩。黄埔军校老校门前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令人警醒,联想到当下我国面对的科技封锁,科研工作者们更应拒绝躺平,勇于创新,坚守初心。同时“亲爱精诚”的校训也提醒我们在科学研究中,也应当团结协作、精益求精。辛亥革命期间,张难先、蔡锷等先贤清廉报国、无畏奉献的品格,激励着我们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科技发展的时代洪流。
2023级硕士生 黄华梓
参加这一次活动,非常的激动和开心。从历史书本中所学,到如今亲身体验。初入黄埔军校之时,仿佛昨日无数先辈还在同一个时空一般。他们亦是年轻之时,为探索救国之路而努力学习,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生命的意义在于有限的时间为无穷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使命,我们量子院的学生无论未来从事何种职业,都应树立远大理想,为国家为人民而做出贡献。在学生时代刻苦拼搏,把本领练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