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激发全体党员和科研骨干的国家荣誉感、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国量院党委组织师生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观看阅兵盛况,共同见证这一庄严历史时刻。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院士受邀现场观礼。
上午九时整,80响礼炮震彻云霄,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奏响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国量院师生在屏幕前齐声合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目睹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随后,阅兵仪式正式拉开帷幕。研究院师生目光紧锁屏幕,见证受阅部队迈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行进于天安门前,一辆辆装甲战车如钢铁洪流般滚滚向前,一架架战机呼啸着划破长空,震耳欲聋。受阅官兵们精神抖擞、气势如虹,以最标准的姿态、最昂扬的斗志,完美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胜利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这一幕不仅让亿万中华儿女倍感自豪,更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的讲话,鼓舞人心、振聋发聩。师生们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姿态,坚守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信念,凝心聚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量子领域的专业力量。
俞大鹏 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
今天非常激动能够到天安门广场观看九三阅兵仪式,这是我们国家富强的象征。作为一名深圳的科技工作者,我备受鼓舞,回深圳后做好具体工作,为国家富强添砖加瓦。
林本川 量子物态调控与器件方向协调人
观看了9.3阅兵,我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强盛与军事力量的进步。DF-61、5C、反无人机等新装备的首次亮相,让大家调侃“军迷变军盲”,也充分反映了我国军事科研人员多年来卧薪尝胆、奋发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扬眉吐气的曲折历程。这些硬核装备背后,是我们在材料、通信、计算等领域持续突破的结果。如今国家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量子科学及前沿技术上的布局,既有利民生,也有望强军兴军,我们作为一线科研人员,有幸参与其中,将会加倍珍惜与努力,会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奠定基础。
贺 煜 量子计算方向协调人、教职工第二党支部书记
观看此次阅兵仪式,我内心深受鼓舞。此次阅兵充分展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民解放军发展实现强大跃升,彰显了我军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坚强力量,明确传达了我国在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稳定方面的坚定意志,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作为基层科研工作者,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深入探索量子科技的前沿领域,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拼搏奋进。
李正达 教职工第一党支部书记、量子极限传感方向研究员
作为一名量子科研人员,观看九三阅兵仪式让我心潮澎湃。当那些代表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最新装备驶过长安街时,我看到的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强大,更是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体现。这场阅兵让我更加坚定了科技报国的信念,愿以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助力国防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振生 量子工程应用方向协调人
尖兵利刃威严列阵,大国重器锋芒尽显,这一幕带给我深深的震撼。国家的强盛与人民的安康,离不开坚实可靠的国防屏障。我们量子工程应用部必将牢记使命,潜心攻关,为打造我国在量子科学领域的核心装备贡献力量。
郭伟杰 量子工程应用党支部书记、成果转化中心主任
9月3日的阅兵令我心潮澎湃、倍感自豪。一路走来,我们国家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从苦难到辉煌,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奉献与坚守。战旗飘扬、步伐铿锵,展现的不仅是国威军威,更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精神传承。
我深知,科研工作亦是新时代的“战场”,创新驱动发展,技术关乎命运。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应牢记初心,以专业能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愿以涓滴之力,汇入时代洪流,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胡孝龙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量子计算方向研究生
看完阅兵后,我内心激动得久久不能平静。八十年前,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了投降书,这个胜利是无数先烈们用小米加步枪的浴血牺牲换来的,是无数前辈们在装备落后、民族屈辱中坚守国家大义的不屈脊梁。八十年后的今天,我看到直播画面中徒步方队的步伐整齐划一,装备方队的铁甲威风凛凛,战机划过天际留下的彩烟飘飘,以及无数的大国重器强势亮相,这既彰显了我们国家今天捍卫民族尊严的硬核实力,也让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在今天更加具象化了,只有足够强大的国力,才是守护和平的底气,才能在国际上赢得足够的话语权。
作为出生在和平年代的幸运儿,我深知“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在今天不是一句口号,未来大国之间的较量不仅仅在军事力量上,更体现在科技经济等方方面面。未来的日子里,我也会秉持今天汲取的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刻苦钻研,用自己扎实的技术本领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廖灵哲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量子物态调控与器件方向研究生
互联网上最近一直在流传一个段子:“九三阅兵展示的装备,让一个军迷也变成了军盲”,上午看了九三阅兵后发现的确如此。从建制上,原战略支援部队拆分为军事航天、网络空间、信息支援、联勤保障三个新的兵种部队。在我看来,这是由于我国在航天、网络等方向的发展迅猛,原有的单一架构已越来越难以专精于某一方向的管理与协调。而在武器上,一系列的新式全国产武器装备,激光与微波武器、海陆空无人装备、各式导弹家族,甚至于“跨版本”两项的DF-61,更是展示了我国军事装备高速发展与更新迭代。更令人振奋的是,这场阅兵折射出的不仅是国防力量的跃升,也是我国各个前沿领域持续突破的缩影:从航天到高超声速,从信息技术到量子科技,创新驱动正让我国在关键领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正因为如此,再回望历史,感受尤为深刻——80年前,先烈们凭借坚定的意志,靠着“小米加步枪”抵御日本侵略;76年前,新中国一穷二白,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空军检阅仅能靠17架“万国牌”飞机飞两遍来完成。但今天,国产海陆空高精尖新式装备成体系两项,不仅是告慰老兵与先烈,更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将有能力、有担当,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