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俞大鹏院士团队实现分布式量子计算芯片间的超低损耗、高保真度量子互联
研究院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在分布式量子计算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提出并实现了超低损耗的量子芯片互联技术,将芯片间量子态传输的保真度提高到单芯片水平(99%),展示了跨三个芯片的12比特最大纠缠态,奠定了大规模、可扩展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坚实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16日以“Low-loss interconnects for modular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processor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Electronics上。
量子研究院李正达等关于“复数的根本地位”的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2022年12月20日,美国物理学会(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旗下Physics网站回顾了本年度内国际物理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发布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十项重要工作(“Highlights of the Year”)。量子研究院李正达等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复数的根本地位”的实验研究,与激光聚变首次跨越盈亏点、银河系黑洞的第一张照片、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标志性宇宙图像、航天器碰撞改变行星轨道和破译蛋白质折叠等十项研究成果共同入选。
超导量子计算团队与合作者在超导量子比特准粒子噪声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院燕飞副研究员、胡玲助理研究员等与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的Gianluigi Catelani研究员、东南大学的蒋之浩教授合作,在超导比特准粒子噪声的产生原理与抑制手段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团队在实验上研究了超导量子比特结构设计与非平衡态准粒子产生速率的关系,并证明准粒子来源的局域性,即准粒子是由约瑟夫逊结处的库珀对(电子对)吸收杂散光子发生断裂而产生。团队进一步利用多芯片垂直封装结构来优化比特设计,有效抑制了准粒子的产生,为超导量子比特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11月23日以“Engineering superconducting qubits to reduce qua
超导量子计算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量子算法编译优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俞大鹏院士、燕飞副研究员等与中科院计算所孙晓明研究员团队合作,在量子算法实现与量子体系结构领域取得新的进展。研究团队提出并在实验上实现了一种易扩展的量子版本的逻辑“与”(AND)门,大幅降低了在量子系统里实现与逻辑的硬件代价,为一系列关键量子算法的实现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2022年11月14日以 ”Scalable algorithm simplification using quantum AND logic” 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物理》上。
Masahito Hayashi团队推进解码方在局域性限制下量子密集编码量子协议的研究
研究员Masahito Hayashi研究组在量子密集编码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考虑了在量子密集编码协议中对编码方和解码方施加一系列非对称和局域性限制的情况下量子密集编码容量的计算。相关成果以”Dense Coding with Locality Restriction on Decoders: Quantum Encoders versus Superquantum Encoders” 为题发表在国际物理顶尖学术期刊《PRX QUANTUM》上 (PRX QUANTUM 3, 030346)。
我院超导量子计算团队在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控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徐源和副研究员燕飞等合作在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控制领域取得新进展,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可扩展的消除比特间残余ZZ相互作用的方法。相关成果以“Scalable Method for Eliminating Residual ZZ Interaction between Superconducting Qubits”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物理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Phys. Rev. Lett. 129, 040502)。
44